土壤

专家考察山西古墓,泥土出现红色痕迹,专家立 

来源:土壤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5-12
三千年古墓,现身山西,历史资料为何几乎没有记载?考古工作,历时6年,出土文物多达万件,竟不足一半?大型墓坑,惊现传说古物,墓主人究竟是何身份?现在让我们走进今天的纪录片,了解这座千古古墓的秘密。
据悉,周朝在历史上存在了791年,在此期间,大量功臣和王族子弟被分封各地成为诸侯,诸侯国也由此而生。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那些被周天子们分封的诸侯国早已经不复存在,我们了解的方式只能通过文献书籍或是历史遗迹。
17年前,在我国山西省运城市发现了周朝时期的诸侯国倗国,该国是一个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诸侯国。这个诸侯国与之前在山西临汾地区发现的霸国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都是历史资料记载稀少。后来在考古发掘的时候,还挖出了红色泥土,甚至惊动了北京专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在2004年的春天,山西省运城市绛县横北村的村民和往常一样正在田间劳作,却无意中在村北的地面发现了好几个人为挖掘的大洞。村民为此感到十分惊异,但鉴于山西省时常出土古墓,警觉的村民立刻推测可能是盗墓贼所为,于是立马就将此事上报给了当地的相关部门。考古专家接到消息第一时间赶往现场查看,结果在村民反映的地方发现了9个盗洞。
除此之外,考古人员还在附近找到了部分盗墓工具以及部分文物的碎片。这些物品的发现,让考古工作人员确定了横北村附近确实存在古墓,于是在短时间内组成了一支考古队,对这座古墓进行考古发掘。
经过初步的勘察,考古工作人员确定这是一座西周时期的古墓。对于这座古墓的发掘工作,从2004年开始一直持续到2010年,时间历时6年之久,挖掘面积多到8000多平方米,发掘古墓共计191座,出土文物2000多件。不过这些只是这处墓葬群的一部分,据估计已经挖掘的面积还不到总面积的一半。
考古工作伊始,工作人员最先挖掘的是1、2号大型墓坑,从其中发掘出的珍贵文物,数量多达14000多件,其中还包括数十件国宝级文物,比如:漆木器、陶器、青铜器、玉器等,其中8件青铜器还带有铭文。
考古工作人员对8件青铜器上面的铭文进行研究解读,发现这些都是倗伯为自己打造的青铜器。那么这位倗伯到底是什么身份呢?通过深入研究相关文献,终于发现一些蛛丝马迹,“伯”是指西周时期的伯爵,是周朝天子分封的官爵,这个人的名字叫做倗,因此被人称作倗伯。
虽然在1、2号墓坑中发现了14000多件珍贵文物,但是考古工作人员在清理的时候注意到了一个问题,就是1、2号墓坑中的陪葬品数量分配不均。2号坑中的陪葬品明显要多余1号坑,并且在2号墓坑的清理过程中考古人员还挖掘出一件刻有铭文的青铜鼎。
在这件青铜鼎上,考古工作人员发现了“倗伯乍毕姬宝旅鼎”8个铭文,用今天的意思表达,这是一件倗伯为毕姬打造的青铜鼎。在接下来的发掘过程中,还挖出了周王朝宰相赠与倗伯的青铜鼎,所以考古工作人员推测“毕姬”可能是周朝人。将这些信息进行总结,得到的结论就是:这座古墓的主人就是倗伯及其夫人毕姬。
在考古工作进展到第5天的时候,工作人员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就是在1号墓坑里,挖出的泥土中都带有红色的痕迹。考古工作人员立马暂停工作上来查看,最后确定这些红色痕迹竟然是丝织品,而且还是3000多年前的丝织物。
在考古界,丝织物是极为难以遇见的物品,因为它不像青铜器、陶器或者是瓷器那样容易保存,绝大多数丝织品都难以抵挡岁月的侵蚀,因此任何古墓出土丝织品都是一件足以轰动考古界的大事。虽然大家对于这个发现都表现得十分激动,但是这支考古队并没有发掘丝织物的经验,所以在研究之后决定先停止发掘工作。
暂时结束发掘工作的考古人员,立即向西安和北京方面寻求帮助,很快就有两地的专家赶到现场。在专家们的指导之下,很快就有面积大约10平方米的丝织物被从泥土中挖掘出来。经过考古专家们的鉴定,确定这件丝织品就是用来遮盖棺材的“帏荒”。

上一篇:用它们调控土壤酸碱度,好像变魔法,不知不觉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