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板结是指土壤表层因缺乏有机质,结构不良,在灌水或降雨等外因作用下结构破坏、土料分散,而干燥后受内聚力作用使土面变硬。 “土壤板结”原因 1.农田土壤质地太粘,耕作层浅 粘土中的粘粒含量较多,加之耕作层平均不到500px,土壤中毛细管孔隙较少,通气、透水、增温性较差,下雨或灌水以后,容易堵塞孔隙,造成土壤表层结皮。 2.有机肥严重不足、秸秆还田量减少 使土壤中有机物质补充不足,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结构变差,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从而影响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造成土壤的酸碱性过大或过小,导致土壤板结。 3.塑料制品过多的投入 地膜和塑料袋等没有清理干净,在土壤中无法完全被分解,形成有害的块状物。我国每年随着生活垃圾进入填埋场的废塑料,占填埋垃圾重量的3%-5%,其中大部分是塑料袋垃圾,施入土壤中不易降解,造成土壤板结。 4.长期单一地偏施肥 严重不足,重氮轻磷钾,土壤有机质下降,腐殖质不能得到及时地补充,引起土壤板结和龟裂。 5.镇压、翻耕等农耕措施导致上层土壤结构破坏。 由于机械耕作过深的影响,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而每年施入土壤中的只有部分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其余被土壤固定,形成大量酸盐沉积,造成土壤板结 6.有害物质的积累 部分地方地下水和工业废水及有毒物质含量高,长期利用灌溉使有毒物质积累过量引起表层土壤板结。 7.风沙、暴雨水土流失 遇到风沙、暴雨后表土层细小的土壤颗粒被带走,使土壤结构遭到破坏而引起土壤板结。 “土壤板结”的防治 1.秸秆根茬还田 多年的耕种,土地有机质的含量不断下降,单纯尿素、化肥的追加,使肥力流失的更快。而秸秆根茬的还田,不但增加了土壤中的腐殖质,而且加大了土壤间空隙,并避免了燃烧秸秆带来的的环境污染,是保地、养地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2.深松整地 土地长期处于垄作状态,耕作层和心土层之间,逐渐形成坚硬、封闭式的犁底层,阻碍了水、肥、气、热的联通。而深松整地,则打破这种长期存在的阻碍,使水、肥、气、热能协调互通,并为微生物的活动创造了条件。 3.科学施肥 多使用有机肥,科学使用化肥,鼓励使用农家粪肥,使土壤处于疏松多氧状态,保持庄家肥力供给,是护地、肥地的有效措施。 多使用有机肥,科学使用化肥,鼓励使用农家粪肥,使土壤处于疏松多氧状态,保持庄家肥力供给,是护地、肥地的有效措施。(来源:大棚蔬菜种植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