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

开发乡土资源培养地理实践力以新课标地理必修 

来源:土壤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24

一、教学背景

1.课标解读

本节内容的课标要求为“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1]。课标要求组织学生在野外挖掘土壤剖面或者通过借助保存的土壤标本进行观察,主要包括土壤颜色、质地、剖面构造等土壤信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综合分析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人类活动等要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认识土壤的形成与功能,明白土壤的珍贵以及土壤保护的重要性,了解土壤保护的措施。

2.教学目标

地理实践力:各小组通过使用罗盘、油灰刀、比样盒等地理工具挖掘土壤剖面,观察家乡土壤颜色、质地、剖面构造,培养学生使用地理工具、野外观察、团队合作的能力。

综合思维:综合分析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人类活动等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对成土过程的影响,培养要素综合和时空综合的思维能力。

区域认知:通过对家乡土壤的观察学习,有利于学生深入认识区域特征;观察不同区域的土壤景观,认识区域差异性,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人地协调观:通过学习土壤的形成与功能,发现家乡土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土壤保护措施;意识到土壤的形成过程的不易以及土壤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人地协调观。

二、教学过程

1.野外考察

(1)前期准备:野外考察前进行集中培训(包括安全培训),公布行程安排并分发相关资料,确定分组、分工安排(挖掘土壤剖面、土样采集、拍照、记录、后期PPT制作),布置查阅资料的预习工作。

(2)土壤考察路线:福建金山水土保持科教园→宦溪乡春伦茶园茶树种植区→闽侯鲤鱼洲茉莉花种植基地。

(3)地理工具:土铲、油灰刀、罗盘、卷尺、比样盒、土样袋、标签、记录表等。

(4)任务:①预习土壤知识,查阅资料了解家乡土壤及地理工具的使用;②动手使用地理工具挖掘土壤剖面,从土壤颜色、质地等方面观察土壤各剖面的土层特点,完成“土壤剖面观察记录表”(见表1); ③观察土壤剖面同时观察土壤出现的问题,并记录;④沿途进行拍照记录;⑤选点进行土壤采样并带回;⑥教师指导,学生整理资料、制作成品展示PPT。

表1 土壤剖面观察记录表观察日期: 天气状况: 观察地点: 经纬度: 调查人:海拔高度: 坡向: 坡度: 土壤名称: 母质:发生层 采样位置 颜色 质地 结构 松紧程度 干湿度 根系 新生体 侵入体 pH值 备注土壤剖面示意图及描述

2.课堂教学过程(见表2)

表2 新课标地理必修1“土壤”教学过程?

(续上表)【师】补充:我们看到的暗红色的红壤,实际上是由于淋溶作用使易溶解的无机养分大量流失,淋溶层淋洗出来铁和铝沉淀聚集在淀积层,淋溶层一般不明显,往往在针叶林地区最为典型。因此红壤质地相对黏重,大部反应为强酸性,有利于茉莉花茶的种植和土楼的营建。问题 【师】红壤是如何形成使其成为搭建土楼的建筑材料和培育茉莉花茶的土壤?【师】播放“地理·中国”中的“土楼”,跟随地质学家一起探究土壤的形成过程。【生】根据视频材料、野外观察学习搜集到的信息,围绕红壤的形成因素进行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母质:红壤成土母质多为第四纪红色黏土、千枚岩、花岗岩等。这些母岩富含长石和硅酸盐,为高黏度高强度的高岭石提供物质基础,是土楼营建的主要材料,也可以用于瓷器制作。气候: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充沛、热量丰富,岩石风化迅速,因此土层较厚。同时淋溶作用强烈,易溶解的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和铝胶体物质聚集。土壤多呈现红色或红棕色,肥力较低,质地相对黏重,土壤呈酸性,利于茶树种植。生物: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物循环过程激烈,但有机质主要储存在活的植物体内,肥力低。相反,东北腐殖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地形:土壤从山顶到山底一般依次为砾质土、砂土、壤土、黏土。茶树需要排水较好的条件,山顶土壤颗粒较大排水条件较好,适合种茶树,而茉莉花为扦插方式,适合种植在沿河冲积平原上的沙壤土中,沿河形成了“山丘载茶树、沿河种茉莉”的空间格局。时间:形成1cm厚的土壤往往需要100-400年时间,红壤在相同的时间内比北方黄土风化作用更强,土层深厚,利于耕作。人类活动:红壤肥力较低,通过施肥的方式改善土壤。【师】总结成土因素(见图3):母质 岩石风化形成成土母质,提供矿物质,决定质地、空隙、养分和酸度等理化性质土壤形成过程 气候成土影响因素热量和水分决定母质风化作用的强度和生物作用的分解量通过分析红壤的形成过程,综合分析各个要素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生物动物排泄物、残体和植物的营养元素随枯枝落叶一起释放到土壤中,并为其提供有机质;动物(蚯蚓)搅动土体改变土壤结构地形时间人类活动不同高度、坡度和坡向影响气候和生物因素,间接影响土壤空间分布其他各要素在时间作用下形成土壤耕耘、灌溉、施肥、改良图3 成土影响因素框架【师】形成思维导图理清土壤形成的因素(见图4)。images/BZ_34_903_2109_1483_2343.png图4 成土因素思维导图问题 土壤出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改良措施?土壤保护材料三:据我国农村统计年鉴数据显示,福建省每年每公顷化肥使用量高达546kg,每公顷农药投入密度高达25.99kg,位居全国第三位。由于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壤出现了土壤酸化、板结、沙化、盐碱化等问题。【师】过渡:土壤是非常珍贵的资源,人类可以通过改良土壤,为农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保障。但是人类不合理利用也会导致土壤受到多方面的威胁。【师】请小组代表展示野外观察发现的土壤问题,并提出改良措施。【汇报展示】在挖开茶山的土壤后,通过观察发现了复合型土壤剖面,在淀积层中间有一层约25cm厚的腐殖质层。这是原本的土壤腐殖质层,在种植茶树后其它杂草被“清根”,腐殖质层难以积累(见图5)。同时我们还了解到茶树为聚铝植物,长期种植茶树会产生铝离子聚集,而钾钙钠离子随着物质循环汇入海洋,铝离子的致酸能力比氢离子强,使土壤的pH值下降,导致土壤变得更酸,破坏土壤结构。在茉莉花种植基地的土壤剖面只有沉淀层和河砂两层,质地很硬且呈现出较大的结块状,出现了土壤板结现象(见图6)。经了解,这是由于在种植过程中常年使用化肥和除草剂,对微生物产生毒害作用,导致土壤系统紊乱。同时为了茉莉花种植利益最大化,采取连作的方式,导致微生物单一,危害植物生长。通过野外观察探究发现问题,意识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性,形成人地协调发展观念。

上一篇:土壤肥料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下一篇:没有了